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通缉
13,15,19,
26,28,27,29
32,33,35,36,37,39
以上这些同学,我无法看到你们的blog,
因为你们没有根据我的指示:
自己成为自己的follower,那我就可以连接到你们各自的网页了。
或是你们也没有成为我的follower,那我怎会知道你的blog呢?
请同学记在星期三前动手设定,否则后果自负,谢谢!
到底谁叫guesswho998,andelukser---请标上自己的名字,否则我不给分的!
旗楠,之前交给我的功课做成blog,现在手好了,电脑也可以用,请星期三交上。
观盛,源凯,鑫涵,智杰,康毅,建文--我没看到你们的blog,星期三前一定要放上,否则当成没交!
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星期四的讨论会
9,14,15,18,19
28,29,31,34,40
以上同学在17.09.2009(星期四)下午2:30准时到7楼的Multi-media Room进行讨论,到时将会录影,
请同学带上领带,会议将在3:30结束。请转告其他的同学。
Sunday, September 13, 2009
我欠缺三组的报告
拜二等了没有,拜三等了又是没有!
你们亲口答应会交上来,结果是这样对待老师!
明天一开学如果没交上。
拜一、拜二的下午给我留堂完成,我不要有任何的借口了!
否则分数是0分!
Friday, September 4, 2009
第四次鉴定测验
范围:《别了语文课
成语201-250
模式:
(一)填写词语
(二)填写汉字
(三)根据句子的上下意思,选择正确成语。
(四)综合填空
(五)阅读理解
请多加准备,谢谢!
怂恿 song3 yong3
【解释】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例句】姐姐的朋友们都怂恿她去参加选美赛。
【搭配】怂恿别人|受到怂恿
瞌睡 ke1 shui4
【解释】由于困倦而进入睡眠或半睡眠状态。
【例句】昨晚复习功课到深夜,今天上课老是打瞌睡 。
寓言 yu4 yan2
【解释】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例句】孩子们都喜欢格林写的寓言故事 。
机械 ji1 xie4
【解释】比喻做事方式拘泥死板,没有变化。
【例句】学习上如果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现成答案死记硬背,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
游逛you2 guang4
【解释】为消遣而行走 。
【例句】学生在学校假期要做有意义的事,不要四处游逛 。
搔 sao1
【解释】用指甲挠。搔头在这里形容动脑子。
【例句】他搔着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
闸门 zha2 men2
【解释】水闸或管道上调节流量的门。这里用作比喻。
【例句】看到童年的朋友,我记忆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 。
管辖 guan3 xia2
【解释】 管理统辖。
【搭配】管辖范围|管辖地区|服从管辖|继续管辖
【例句】这件事并不在你的管辖范围内,不要多管闲事。
滔滔不绝 tao1 tao1 bu4 jue2
【解释】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说话)。
【例句】他很健谈,一打开话匣子就滔滔不绝。
苛责 ke1 ze2
【解释】过严的责备 。
【搭配】苛责别人|严厉苛责|遭到苛责
【例句】对犯错误的孩子要耐心教育,一味苛责收不到好的效果。
悠久 you1 jiu3
【解释】年代久远。
【搭配】历史悠久|岁月悠久|相当悠久
【例句】这座建筑物历史悠久,要妥善保护。
孕育 yun4 yu4
【解释】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的事物。
【搭配】孕育成功|孕育丰收|孕育生命|孕育成熟
【例句】贫富严重不均,失业率很高,这个国家正孕育着巨大的社会动荡。
殿堂dian4 tang2
【解释】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这里用作比喻。
【搭配】知识殿堂
【例句】只有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登上科学的殿堂 。
目不暇接 mu4 bu4 xia2 jie1
【解释】形容东西很多,来不及看。
【例句】山路两旁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仓库 cang1 ku4
【解释】储藏大批粮食或其他物品的建筑物。
【例句】仓库里堆满了无法销售的家用电器。
冗长 rong3 chang2
【解释】(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搭配】课文冗长|讲话冗长|篇幅冗长|避免冗长
【例句】冗长的演讲令人听得昏昏欲睡。
磁铁 ci2 tie3
【解释】吸铁石。
【例句】这有趣的玩具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 。
津津有味jin1 jin1 you3 wei4
【解释】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例句】小弟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妈妈叫他都没有听见。
呜咽 wu1 ye4
【解释】低声哭泣 。
【例句】妹妹睡梦中的呜咽惊醒了妈妈。
Thursday, September 3, 2009
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9月假期旅游申报表
9月假期到来了,在5/9--13/9不管是否有出国,一律得到Admin Breeze--My Travel Declaration作旅游申报。
在星期五前完成,请配合!谢谢!
跨种族与信仰青年对话会:讨论种族关系应更强调包容
一户家庭因不满邻居烧香吹进住家而向市镇理事会投诉,宗教团体介入试图调解后才发现,两家人其实因其他问题结怨已久,所以经常借题发挥甚至牵扯到宗教因素,但很多时候,这些纠纷和宗教并没有直接关系。
新加坡道教总会青年团秘书长庄光栋昨天在全国青年理事会主办的种族宗教对话会上以上述例子说明,邻居之间的纠纷表面看似是宗教问题,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在一些情况里,误会和摩擦其实是因彼此的生活空间太窄小导致。
约30名来自不同种族和信仰组织的青年代表昨天在对话会上表示,新加坡人基本上能够容忍不同文化和信仰,但有与会者认为,人们的心态不应只停留在容忍的阶段,而是应多强调彼此包容与尊重。
一名马来团体代表说:“容忍本身有负面含义,因为容忍是有个限度的。所以我们在讨论种族关系时应更强调包容和理解。”
另外,年轻人现在都热衷新媒体和网上活动,大大减少和他人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和互动,这个趋势值得关注。
回教理事会和谐中心代表说,教育部过去曾推行宗教知识课,有助各族学生了解不同宗教信仰的价值观,或许可考虑重新开办这门课。
另一名会员者赞同说:“我认为应开办一个开放给所有人的宗教课,不是为了学习宗教仪式,而是了解宗教的教义和文化等。”
李显龙总理在不久前举行的国庆群众大会上,花了相当长篇幅讨论种族与宗教课题。
与会者昨晚在全国青年理事会位于大巴窑的办事处进行广泛讨论及分享经验,其中包括特选学校如何促进华族学生同他族学生接触的机会、如何呼吁各宗教组织尊重世俗的共同空间,避免在公共场合如学校、医院等进行传教活动。
白沙—榜鹅集选区议员柏默、三巴旺集选区议员林伟杰和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谢健平也受邀出席对话会,他们在开场时不约而同表示,种族和宗教向来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人们过去也宁可避而不谈,但既然总理已经谈开了,或许应该选择直接面对它。
林伟杰说:“我不知道继续讨论它是否会改变什么,实际行动还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不去讨论,一些负面能量可能随着时间积累,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所以我们是该讨论它,但也要避免把它过度扩大。”
张思乐会后受访时说,对话会的气氛热络,各种族和宗教团体代表也都坦诚发表意见,他希望他们能把这些信息清楚传达给属下成员,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些实际的影响和成效。
受邀参与对话会的团体包括马来文化团体中央理事会(Majlis Pusat)、新加坡佛友会(Buddhist Fellowship)、欧亚人协会(Eurasian Association)、新加坡印度人发展协会(SINDA)和回教社会发展理事会等。
好邻居十年如一日 照顾病妇和其老母
单身妇女中风入院7个月,好邻居不仅帮忙照顾她年迈的母亲,还在她出院后主动替她打理日常琐事。
家住宏茂桥3道三房式组屋的曾敏清(49岁,待业)一直对邻居诺丁(49岁,经理)和他的家人心存感激,于是提名他角逐首次颁发的全国“好邻居奖”。
曾敏清8年前中风住院时,唯一的牵挂是家中80多岁的母亲。她受访时说:“我妹妹嫁到国外,没人照顾我妈妈,所幸诺丁一家人乐意伸出援手。”
出院后得靠轮椅代步,诺丁夫妇也主动帮曾敏清家人购买日常用品。她说,“诺丁的太太有时也会煮午餐晚餐给我们吃。我家的电灯泡坏了,诺丁也会帮我换。总之,他们心地善良,像亲人一般,这样的邻居非常难得,很开心能认识他们10年。”
腼腆的诺丁夫妇得知被提名参选好邻居奖后,表示意外。诺丁的越南籍妻子珊迪(38岁)谦虚地说:“这些只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对于两个不同种族的家庭能建立深厚友谊,珊迪说:“这根本是平常事,实在没有什么好张扬的。”
“好邻居奖”评选活动由建屋发展局和人民协会联办,目的是要肯定和表扬深具睦邻和服务精神的好居民。这活动也获得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加坡行善运动支持。
建屋局回答本报询问时指出,这项活动自5月开展以来,共收到300多份提名,其中30%是跨种族提名,反应相当踊跃。
另一获得邻居提名角逐奖项的曾贤茂(51岁,待业),通晓马来语,多年来秉持“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做人原则,深得马来族邻居苏菲亚(31岁,家庭主妇)的好评。苏菲亚说:“不管是华族、马来族或其他种族的邻居,他都会倾全力帮助。”
邻居黄金珠(42岁,家庭主妇)也对曾贤茂赞不绝口。她说,不论是为住在同个兀兰邻里的居民举办健身活动,又或是亲自登门为居民进行维修工作,他都不遗余力。
黄金珠说,曾贤茂为了提高居民的保健意识,创办了气功和快走俱乐部,不过成立初期,居民反应欠佳。他不断给予鼓励和支持,结果努力没白费,现在每星期一、三、五,都有许多人风雨不改出席学气功活动。
她笑说:“因为他,我们才有机会同邻居交流,甚至与住在附近组屋但素未谋面的居民打交道。”
对于邻居的称赞,曾贤茂微笑说:“邻居有事求助,我会尽力,他们高兴,我就高兴!”
本月31日
提名截止
“好邻居奖”公开给所有组屋居民参加,提名截止日期是本月31日。得奖人将获得职总平价合作社的购物礼券,各选区最优秀的“好邻居”还有机会角逐全国五 个最佳“好邻居奖”。欲知详情可拨电1800-5556370或电邮至good_neighbour@hdb.gov.sg。
此外,建屋局计划在今年9月出台新的惩罚制度,惩戒那些屡劝不改的组屋居民。数据显示,建屋发展局和市镇理事会每年平均接获3万多起组屋居民针对邻居的投诉。
英语取代华语 成最多年轻家庭主要用语 (2009-03-18)
内阁资政李光耀昨天为讲华 语运动主持开幕式时引用教育部对小一新生登记时所作的家庭用语调查结果,指出1980年的小一生在家里讲方言的占了六成以上,到了1988年,也就是讲华 语运动推行约十年之后,比例已降至一成以下,而自2001年以来,来自讲方言家庭的小一生人数已占不到2%。这显示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子女着重学习英语和 华语。
他说,就如《联合早报》在本月9日发表的社论中所说的,讲华语运动目前的首要挑战不是鼓励原本讲方言的家庭改讲华语,而是鼓励原本跟孩子讲英语的家长多讲华语,为孩子日后学习华语及掌握华文打好基础。
李资政为此呼吁家长趁子女还小时,认清学习哪种语文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最为有利。他说,英文是政府的行政语文和国际商界所用的语文,同时也是世界语文,而 华文则是接触有13亿人口,而且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并同中国人做生意的宝贵语文资产。学习这两种语文,将让他们的孩子获益不浅。
然 而,他指出要同时学好英文和华文并不容易。在美国顶尖通识大学威廉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任教的国际知名汉学家顾百里教授(Cornelius C. Kubler),也从事教导美国外交官学习华文的工作。他写道:“以美国政府的语言培训机构的经验,证实训练一个人掌握达到专业水准的华文所需的时间,比 训练他学习法文、德文或西班牙文所需的时间要长三倍。”
因此,李资政认为本地小孩要同时兼顾英文和华文这两种截然不同语文的学习已经 非常不易,如果还要他们学习方言,只会耗掉原可用来学习英文和华文的时间和精力,并增加孩子们的负担。由于方言的词汇、发音及句子结构都跟华语和英语有 别,学习方言也会对他们学习英语和华语造成干扰。
不要花时间
教孩子讲方言
新加坡是个普遍讲英语的社 会,孩子不乏锻炼英语的机会,李资政因此鼓励能讲一口流利华语的家长多在家里跟孩子讲华语,并且呼吁他们不要花时间教孩子讲方言。一名学者针对在美国出生 的华族学生进行的研究,就发现一旦英语成为家庭的主要用语,华裔的后代就学不好华语。如果孩子在家里是跟家长说华语,他们在高中或大学里就能轻易地学好华 文。但是,如果在家里只跟家长说英语的华裔学生,也会和白人同学一样觉得华文难学。
扭转华人家庭讲英语的趋势 (2009-03-18)
昨天,内阁资政李光耀为进入第30个年头的讲华语运动主持推展仪式时,开宗明义如是说。
回顾30年的讲华语运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个是华语已经在家庭中取代了方言,这是华语运动取得成功的最具体说明;另一个则是英语 作为家庭用语已经迅速超越华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也是讲华语运动当下所面对的最大挑战:要如何收复华语在华人家庭中所失去的阵地?
李资政所引述的华族小一生主要家庭用语统计图表(1980至2009)清楚显示,方言从1990年代开始就已经近乎完全没落,华语在1980年代末期达 到高峰,形势看来一片大好,但是,进入90年代,也开始缓慢地走下坡。2004年左右是一个家庭语言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华语英语平分秋色。但接下来,华语 的优势就开始让位给英语,两种家庭语的发展形成了剪刀差,英语显著上升,华语则明显下降。
正如本报3月9日在社论中所指出的,值得我们关注的语言趋势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华族年轻家长在家里和孩子讲英语,英语成了主要的家庭语言,这也形成不少孩子学习母语的心理障碍。
其实,早在2004年,李资政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在那一年的讲华语运动推展仪式上,资政向年轻华族家长发出了这样的热切呼吁:“我们必须扭转这种英语 取代华语成为家庭主要用语的趋势。我对家长们的劝告是你们必须帮助孩子,让他们尽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英文和华文水平。”“我要劝请讲英语及 受英文教育的家长,如果你会讲华语,请跟你们的年幼孩子讲华语。如果要转用英语,应该等到他们十四五岁,华文基础已巩固时才这么做。”
很可惜的,也很令人遗憾的是,过去5年来的讲华语运动并没有起到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不但收不回前此华语在年轻华族家庭中所失去的阵地,也无法止住华语 节节败退的颓势。把扭转华人家庭讲英语趋势的责任全寄托在推广华语理事会身上是不公平的,但过去几年来的发展趋势说明,理事会有必要对推广华语的策略进行 全面和深入的重新思考。华语在华人家庭中所出现的颓势,更须及时引起华社的普遍关注和警惕,并集思广益,同心协力,谋求有效的对策。
无可否认,华语所面对的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是英语的强势。但是,英语又是我们生存之必需,是各族共通语,大专教学用语,行政用语和主要国际商业用 语,这种强势是不可挡的。我们必须做的,是防止英语在华人家庭中逐渐地挤掉华语。不用说,这是艰巨的工作,但也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任务。否则,华语要 作为华人母语的努力就要以失败告终,而长远来说,华人也将失掉身份的认同和文化的根本。
事实说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不够的,要使华 语成为华族家庭主要用语的推动力度也是不足够的。在今年的讲华语运动上,李资政再次呼吁年轻家长,在孩子年幼阶段,就和孩子说华语,为孩子奠下学习华语的 良好基础。我们希望这个呼吁能成为政府与华社合力推广华语的一个新起点。步入30年的讲华语运动可以说正处在一个紧要的关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单纯的喊 话、呼吁显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扭转华人家庭讲英语的趋势,需要华社集中资源、全情投入、全力以赴。
作文(六)参考资料:华文教育在新加坡
作者:陈 蕾
新加坡的社会背景、人口结构、语言环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独特性。在新加坡的四大种族中,华裔占了77%左右,华裔学生以华语(普通话)为母语。新加坡 的华文教育从华侨私塾崇文阁算起,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从1987年起,新加坡逐步统一了语文源流学校,所有学生都以英语为第一语文,其他语文为 第二语文。就华文而言,全新加坡只有四所华文小学和九所特选中学,经政府同意,将华文和英文同时列为第一语文。新加坡社会语言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前些年以英 语作为主要家庭用语的华裔家庭的比例明显增加。1988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华裔新生中,只有大约20%的学生家中的主要用语为英语;到了1999年,家中 讲英语的小学一年级华族新生占同年级学生的43%,增加了一倍以上。新加坡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35.8%年龄介于5~14岁的华裔儿童以英 语作为主要家庭用语,而年龄介于15~24岁的华裔青年只有21.5%以英语为主要家庭用语。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英语将逐渐成为新加坡华人最主要的族群 母语,而华文将变成只能通过课堂来学习的外来语。这种家庭用语的改变,无疑给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华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所以那时到过新加 坡的中国人,可能都会对中文在新加坡的境遇感触颇多。当我们满心期许地认为与我们同文同种的新加坡人应该说着、用着流利的中文时,却尴尬地发现事实并非如 此。由于华文只是在小学和初中作为一门单科课程,因此很多新加坡年轻人的华文只能达到会听和会讲的水平,在读和写的方面能力都比较有限。除了少数精通华文 的人士外,多数新加坡年轻人的华文仅限于一般的生活会话。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成功申办了2008年奥运会。中国的崛起使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语 言文化热,促进了新加坡等周边各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复兴。华文在华人占大多数的新加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珍惜中国发展带来的诸多机遇,新加坡政府也 意识到中新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批具备较高华文水平、对中华文化有较深入的认识并了解中国国情的文化精英。新加坡已决定对其华文教学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制度,确保不同家庭用语背景的华人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华文。
首先,新加坡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华文教育。新加坡政府在2004年特别成立了华文课程教学法检讨委员会,并于2005年提出,在学校实施新的 华文创意教学法,即有效地接触与开发学生学习华文的策略,推出了华文教育的“八要主义”: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要注重语 言的实用功能,对大部分的学生教学注重口语交际和阅读训练;要编写优质、实用、有效的华文教材;要利用资讯科技来提高教学效率;要制定考试制度来提高教学 效果;要注重教师和专业人才的培训;要拓展学习和应用华文的机会;要营造一个学与用华文的大环境。2006年3月,新加坡中华语言和文化基金会正式成立, 其宗旨是提高新加坡人的汉语水平,让新加坡华裔保留其语言和文化特色,使新加坡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金会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新 加坡中华总商会共同设立,下辖筹款与管理两个工作委员会。目前,这一基金会已筹款700多万新元(约合429万美元),加上新加坡政府“一对一”的资助, 所拥有资金总额已超过1400万新元(约合858.8万美元)。这一基金会现已开始接受新加坡相关社团、公司、文化与教育机构的项目申请。在基金会的项目 资助下,新加坡政府不断加大了民间华语的推广和教育力度。
此外,随着华文实用价值的提高,华文在高等教育中也摆上了重要地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义安理工学院均开设了工商华文或商用华 文课程。南洋理工大学下属的国立教育学院还成立了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和中国语言文学系,招收研究生攻读硕士博士课程。为了丰富中文系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课 业水平,大学里经常举办中国舞蹈、戏剧小组和民族乐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还与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以现 代化通讯手段推进华文教育,华语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如果说以前华文教育的推进主要靠学校教育,那么,目前华文教育的推进则是立体的,可以利 用信息通讯技术,通过互联网上的中文学习网站、电视媒体的中文频道以及大量出现的华文报刊,对高级华文课程进行教学辅导。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早就指出,随着中国的崛起,华文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全世界带来巨大的机会,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在学习 华文。近些年来,随着中新两国友好关系的加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化,新加坡的华文教育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和华界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世界多国华教界的认可和仿效。
(作者地址:北京市北京语言大学来华留学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83)